房价下跌,房屋质量是否能够保证,这是让很多业主最揪心的问题。房屋“十房九漏”的顽疾一直是建筑防水的老大难问题,困扰着人们多年。但是,纵观各地防水市场,诸多问题依然不少,滥用劣质材料、层层分包压价等行业问题依然是建筑工程“千里之堤”中的最薄弱环节。部分市场“非标”防水材料仍占八成,让防水行业情何以堪,防水行业亟待规范。
正品防水材料市场占有率不高让非标材料有可乘之机
在某些防水市场,“非标”防水材料的市场占有率竟然达到了80%。合格防水材料严重缺失,这将严重影响防水市场的正常发展,危及人们对防水业的信心。但是目前市场中的“无证企业生产防水材料”以及“有证企业生产无证产品”的情况还十分普遍。虽然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建筑防水材料作为质量提升工作的10类重点产品之一,今年其又将建筑防水卷材列为8大质量提升重点产品之一,但是,根据以往全国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“三查”结果来看,一些关键性、安全性指标仍存在较大隐患。
虽然国家有“三令五申”,但是“非标”以及劣质的防水材料一直屡禁不止。通过调查发现,即便是同一品牌,同一规格的防水材料,不同商家的要价竟也能差两到三倍,这悬殊价格背后的质量差距恐怕也在所难免。
对于“非标”防水材料大量充斥市场,青龙防水专家徐工认为,这不仅与国家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有关,也与防水行业自身集中程度低有直接关系。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防水行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,防水厂家总共有1000多家,但有规范,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只有10多家,排名前50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还不到市场总额的两成。因此这很容易导致防水行业恶性竞争,从而让非标防水材料泛滥。
一些企业看准了防水飞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蜂拥而上,准备“捞上一把”,其中既有做卷材、油漆、胶水、干粉、化学产品的企业,也有建筑施工单位,甚至还有毫无资质的“泥腿子”,这些“半路出家”的生产企业很难保证专业的技术水准,其生产的产品及相关服务也参差不齐,所以谈不上有什么保障。
在监管方面,目前只有关系到建筑安全的产品才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,而防水材料就是其中之一。以前防水意识相对淡薄,相关部门和业主对防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,给非标材料可乘之机,同时也减缩了正品防水材料的市场空间。
只看利润不重质量,让低价格防水材料横行
目前,国际上建筑防水工程平均造价约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8%,但这一数据在国内仅占1%~3%,所以,建筑防水造价长期以来只能在低位运行,想按规范施工的难度可想而知。
据了解,在建筑行业这一产业链条中,防水行业是到底层最末端的一环。专业防水市场极其混乱,只要价格低,总会有人做的。防水材料市场混乱,也不能将全部责任归结到生产企业身上。因为经过产业前段的层层分包压价,到防水这一环节,所剩下的利润已经难得,甚至经常连正常的成本价都保证不了,企业无奈之下,只能默认偷工减料的行为。
据介绍,防水工程通常采用的是“总包制度”,即由开发商总包给土建总包单位,再由总包单位分包给防水专业公司。但是总包单位往往不具备防水施工的资质,所以就将防水、装饰这些专业工序分包出去,同时压低价格,以赚得利润。而分包公司往往又会将施工工程转包给其他要价更低的施工单位,以图分“一杯羹”,这直接导致之后劣质产品在防水施工中的大量应用。
我国防水行业任重而道远,但市场依然广阔
建筑防水是一项涉及建筑安全、百姓民生、环境保护或环境安全、建筑节能的重要产品和技术。我国建筑防水虽然起源很早,但现代防水技术相对欧美、日本等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,防水工程受重视的程度仍显不足,建筑防水行业的进步发展依旧任重道远,但是我国防水市场的潜力巨大,也为防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和动力。
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建筑防水材料有着巨大的需求,建筑防水材料作为功能性材料广泛用于房屋建筑、高速公路和城市道桥、地铁及城市轨道、高速铁路、机场和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领域,这将为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带来持续的发展机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