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-2020)》提出,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将从2012年的2%提升到2020年的50%,将占据半壁江山。城镇绿色建筑的兴起,将对我国防水市场产生利好,为防水市场迎来第二春。那么绿色建筑为何如此重要,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带来哪些益处?我们又如何实现从2%飞跃至50%?
我国目前95%的建筑是高耗能建筑
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乏司空见惯的高耗能场景,例如:建筑工地抽出的地下水直排到污水管网,住宅楼窗户是单层玻璃还没有外遮阳,办公楼室内采光24小时依靠开灯。高耗能建筑如此可见一斑。
建筑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,行业能耗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30%。目前,我国95%以上的既有建筑是高耗能建筑,但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,极需改变目前不合理的状况。
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,较大限度地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,为人们提供健康、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,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。“无论是去年颁布的《绿色建筑行动方案》还是今年颁布的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-2020)》,目标都是一致的,就是要提高绿色建筑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比重。”根据目前发布的国家标准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,与普通住宅相比,绿色住宅建筑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: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%,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l平方米;节水率不低于8%,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;建筑造型要素简约,无大量装饰性构件;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,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,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等。
尽管看上去条件颇为严格、苛刻,但它却并不是最昂贵的建筑。其实其增加的成本很少,甚至可以忽略。住宅项目一较好的、二较好的、三较好的绿色建筑的每平方米成本分别只增加了33元、73元、222元。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去研究,绿色建筑是能在大部分城市普及的。
公共建筑必须是绿色建筑
绿色建筑从2%飞跃到50%,这个巨大比重的却只跨越6年的时间,难度可想而知,但它能真的实现吗?
落实50%的目标需要一个过程来不断地学习、适应、提高,但最终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。其实以我们现在的条件,是能够实现绿色建筑大规模的实现,只是由于人民传统的观念,没有及时跟进世界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规划。根据《绿色建筑行动方案》、《“十二五”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》的要求,从2014年起,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、学校、医院、博物馆、科技馆、体育馆等建筑,直辖市、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,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、车站、宾馆、饭店、商场、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,都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。“这就意味着2014年大中城市非绿色建筑将不予批准建设。
与此同时,国家也加大了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。凡是新建建筑全部是绿色建筑的且两年内开工建设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城区,国家财政一次性给予补助5000万元,并命名为绿色建筑示范城区。对二较好的以上的高等级绿色建筑,中央财政直接补贴,其中三较好的每平方米补贴80元,二较好的每平方米补贴45元。此外,不少省份也结合地方实际制订相应的补助激励标准。
要落实目标,产业化应成为重要突破口。建筑产业化是利用标准化设计、工业化生产、装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法来建造、使用和管理建筑。据测算,与传统方式相比,建筑产业化可分别减少建造用水量60%以上、木材近80%、材料浪费逾20%、建造垃圾约80%、建造综合能耗70%以上,建筑工期还能缩短30%至70%。
发展绿色建筑,最终还要依靠内生动力,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目前推广绿色建筑的较大阻力还是企业认识与能力的问题。一些开发商,特别是二、三线城市的建筑企业,没有服务的意识,不愿意多投入,也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。其实,绿色建筑与经济效益并无必然矛盾。根据调研,一般绿色建筑5至10年就能收回成本增量,如果加上国家补贴,回收周期更短。“企业应该认识到绿色建筑是建筑业的深刻革命。随着资源能源价格的理顺,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将更加突出,是真正意义上增值保值的建筑。”
将为相关行业带来利好,为防水市场迎来第二春
绿色建筑比重的提升,将为建筑业相关产业带来利好,刺激建筑市场的增长,同时为防水市场迎来条二春。防水材料虽然是建筑业的铺材,但工程量的巨大,对防水材料的需求无疑也是巨大。而绿色建筑工程的最终实现,很多程度上有赖于防水材料利用。其防水性能的效果,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。青龙防水专家徐新生指出,城镇立体绿化利国利民,这是城市发展的趋势,也是一个城市的灵气和活力所在,防水行业应该把握好这次机遇,规范行业自律,做实实在在的防水工程。